相关政策

事故车辆损失鉴定评估技术指导手册

本行业制定的《事故车损失评估规范》(以下称本规范)规定了事故车损失鉴定评估的原则、程序、方法及主要的技术标准,应严格执行。规范中未涉及的损伤鉴定和损失评估方法、以及配件换修条件请参照本指导意见。
1整车实际全损
1.1判定事故车实际全损,须符合本规范中的有关条件。
1.2对符合实际全损的事故车,不需做修复方案,不需制作《更换配件和维修项目清单》;直接按计算公式评估实际全损事故车辆损失。
1.3实际全损的事故车残值一律按车辆报废回收企业定价确定,
2整车推定全损
2.2对较严重的事故车,在做出维修方案、制作《更换配件和维修项目清单》、计算维修费用之后,应评估计算车辆事故车发生前价值;如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推定全损计算公式:“维修费用≥车辆事故发生前价值”,即可推定全损。
2.2推定全损过程中计算“维修费用”时,其配件取价不得取4S店价格;车辆事故发生前价值须按照本规范计算公式计算;
2.3符合推定全损条件的,应按本规范评估整车残值;
2.4推定全损事故车整车残值按整体变现价值评估具有正当性,说明如下:
(1)事故车辆损失鉴定评估不涉及事故车实际维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为事故车辆损失鉴定评估所制定的维修方案(包括维修项目、选用的配件及价格)不是实际维修的限定性条件;
(3)由于再制造件和符合相关标准的拆车件可以有条件选用,实际维修时适当合理减少不影响安全性能的配置(如座椅加热装置等),该事故车仍具修复价值,并可达到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不影响事故车所有权人继续正常使用,或维修后进行所有权转移;
(4)事故车所有权人可以保留整车残值的所有权,实际赔付方也有整车残值的购置权,变现后可以冲抵赔付款,因此鉴定评估报告中的整车残值结论应在合理区间内,不得大于20%。
2.5 推定全损事故车整车残值一般采用市场法,评估整体变现价格;对于损伤较严重的事故车辆还可采取以下评估方法:
    (1)事故发生前成新率较高的,未损伤件符合拆车件条件,且价值较高的可采用拆零变现的方法计算残值;
    (2)事故发生前成新率较低的,未损伤件价值较低的,可采用整车报废拆解企业定价计算残值。
3主要总成损伤
3.1确定更换总成,应符合本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2 不符合更换总成条件,承修企业不予拆解维修、且有专项维修企业可以承修的,按外加工项目确定维修项目和价格;
4零部件损伤
4.1
4零部件损伤换修条件
4.1车身结构件
4.1.1钢质柱体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损伤大于各自柱体总面积的20%,且深度大于2cm;
(2)裂口长度大于5cm。
4.1.2铝质柱体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变形面积大于各自总面积的10%,且深度大于1cm;
(2)破裂。
4.1.3钢质上下边梁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变形面积大于总面积的30%,且深度大于2cm;
(2)破裂长度大于10cm;
(3)缺失面积大于10cm²。
4.1.4铝质上下边梁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变形面积大于总面积的10%,且深度大于1cm;
(2)破裂或缺失。

4.1.5钢质前后纵梁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弯曲变形大于30°;
(2)褶皱或溃缩大于5cm;
(3)开裂长度大于10cm。
4.1.6铝质前后纵梁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弯曲或扭曲变形大于10°;
(2)出现折曲变形或破裂。

4.1.7 钢质减震器座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开裂长度大于5cm;
(2)变形或移位大于2cm。
4.1.7铝质减震器座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弯曲或扭曲变形;
(2)破裂。

4.1.8元宝梁

出现弯曲、扭曲、褶皱、破裂,定位尺寸无法满足技术要求,可以更换。

4.1.9钢质散热器框架

框架整体变形大于20%,可以更换。

4.1.10铝质散热器框架

框架整体弯曲或扭曲变形,或开裂长度大于3cm,可更以换。

4.1.11钢质保险杠骨架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换:
(1)变形面积大于外表面积的35%;
(2)折曲,或弯曲、扭曲变形大于30°;
(3)非连接部位破裂长度大于3cm;
(4)骨架变形,影响其上安装物定位精度。
4.1.12铝质保险杠骨架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折曲,或弯曲、扭曲变形大于15°;
(2)非连接部位破裂长度大于3cm;
(3)骨架变形,影响其上安装物定位精度。
4.1.13驾驶室壳体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底板及底部横梁、纵梁出现折曲变形或断裂的;
(2)底板及底部横梁、纵梁出现弯曲或扭曲变形,且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地板后横梁、后围上横梁、上边梁、下边梁、前挡风玻璃下横梁、底部纵梁、前围板、后围板有3处(含)以上出现弯曲或扭曲的。
(3)出现折曲、断裂、弯曲、扭曲变形,且变形损伤范围大于驾驶室整体结构2/3的。
4.2 覆盖件

4.2.1钢质车门壳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玻璃框部位扭曲变形大于20°;
(2)玻璃框局部折曲变形。
(3)门框周围的车门外板撕裂长度大于5cm;
(4)车门外板受损面积大于60%;
(5)车门外板出现折曲变形;
(6)边缘及加强筋受损凹陷深度大于2cm;
(7)内部加强件变形。
4.2.2 铝质车门壳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变形面积大于车门表面积的30%,且深度大于2cm;
(2)车门外车门壳板非边缘部位开裂长度大于5cm。

4.2.3钢质发动机舱盖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边缘部位变形大于90°;
(2)非边缘部位变形大于外表面积的50%;
(3)外板开裂长度大于10cm;
(4)铰链连接处破裂或变形;
(5)内骨架变形大于30°;
(6)内骨架处外板破裂。

4.3.4铝质发动机舱盖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受损面积大于外表面积的20%,且深度大于2cm;
(2)受损面积大于50cm²,且边缘部位变形深度大于2cm;
(3)裂口长度大于5cm。
(4)铰链连接处破裂或变形;
(5)内骨架变形大于20°;
(6)内骨架处外板破裂。
4.2.5 钢质行李箱盖及后门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边缘部位变形大于90°;
(2)非边缘部位变形大于外表面积的50%;
(3)外板开裂长度大于10cm;
(4)铰链连接处破裂或变形;
(5)内骨架变形大于30°;
(6)内骨架处外板破裂。
4.2.6铝质行李箱盖及后门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受损面积大于外表面积的20%,且深度大于2cm;
(2)受损面积大于50cm²,且边缘部位变形深度大于2cm;
(3)裂口长度大于5cm。
(4)铰链连接处破裂或变形;
(5)内骨架变形大于20°;
(6)内骨架处外板破裂。 
4.2.7钢质前翼子板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换:
(1)非边缘部位折曲变形;
(2)非边缘部位的变形大于外表面积的50%,且深度大于2cm;
(3)边缘棱角处变形面积大于外表面积的30%,且深度大于2cm;
(3)开裂长度大于10cm;
4.2.8铝质前翼子板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换:
(1)受损面积大于外表面积的20%,且深度大于2cm;
(2)裂口长度大于5cm;
(3)非边缘部位变形面积大于总面积的70%,且深度大于2cm, 
(4)非边缘部位或者在棱角、灯框处出现折曲;
(5)不可拆式翼子板受损面积大于配件外表面总面积的50%,且深度大于2cm;

4.2.9后侧围板

对于后侧围板,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受损面积大于50%,且深度大于2cm;
(2)后尾灯框棱角处出现折曲变形;
(3)破裂长度大于15cm;
(4)缺失面积大于10cm²。
4.2.10钢质后围
变形面积大于后围外表面积30%,且深度达到5cm;或开裂长度大于10cm,可以更换后围焊接总成。
4.2.11铝质后围
变形面积大于后围外表面积的20%,且深度大于2cm;或开裂长度大于5cm,可以更换后围焊接总成。

4.2.12钢质车顶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非边缘部位出现折曲变形;
(2)非边缘部位的变形面积大于配件外表面积的50%。
(3)开裂长度大于10cm;
(4)玻璃框处破裂或变形。
4.2.137铝质车顶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受损面积大于配件外表面总面积的20%,或大于50cm²;
(2)边缘变形深度大于2cm;
(3)裂口长度大于5cm;
(4)玻璃框处破裂或变形。

4.3内饰件

4.3.1车顶饰板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边缘破损长度大于1cm;
(2)严重变形、断裂、折痕。

4.3.2 A、B、C、柱饰板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边缘破损长度大于1cm;
(2)严重变形、断裂、折痕。

4.3.3门饰板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底座裂痕长度大于10cm;
(2)表面刮花部位大于3处;
(3)表面划伤长度大于5cm;
(4)表面破损直径大于1cm。

4.3.4中央扶手箱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底座裂痕长度大于10cm;
(2)表面刮花部位大于3处;
(3)表面划伤长度大于5cm;
(4)表面破损直径大于1cm。

4.3.5尾箱内饰板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边缘损伤长度大于1cm;
(2)严重变形、折痕、断裂。

4.4外饰件

4.4.1塑料光面保险杠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卡座(脚)断裂大于3处,或缺失大于2处;
(2)杠边条撕裂或缺失;
(3)开裂长度大于20cm(特殊部位以实物为准);
(4)变形凹陷区域直径大于40cm;
(5)穿孔缺失直径大于5cm。

4.4.2塑料磨砂面保险杠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卡座(脚)断裂大于3处,或缺失大于2处;
(2)杠边条撕裂或缺失;
(3)开裂长度大于5cm(特殊部位以实物为准);
(4)变形凹陷区域直径15cm以上;
(5)穿孔、缺失直径3cm以上;
(6)划痕、划伤面积直径30cm以上。

4.4.3玻璃钢保险杠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卡座(脚)断裂大于2个;或内支架开裂大于3处;
(2)开裂长度大于20cm;
(3)变形凹陷区域直径大于30cm;
(4)穿孔直径大于10cm,或缺失面积直径大于15cm。

4.4.4塑料磨砂面导流板、下裙板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与保险杠连接且靠近轮位的吊耳、卡座(脚)断裂大于3处,或缺失大于2处;
(2)杠边条开裂或缺失;
(3)开裂长度大于5cm(特殊部位以实物为准);
(4)变形凹陷区域直径大于15cm;
(5)穿孔、缺失直径大于3cm;
(5)划痕、划伤面积直径大于30cm。
4.4.5亮银塑料导流板、下裙板
仅划伤造成表面涂层脱落,长度大于3cm,可以更换。
4.4.6钛合金或镀铬导流板、下裙板
有划伤,可以更换。

4.4.7塑料(无电镀)中网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表面刮花
(2)裂纹长度大于3cm,或开裂大于3处;
(3)固定脚或卡扣断裂大于3处。

4.4.8塑料(带电镀)中网

(1)表面刮花
(2)裂纹长度大于3cm;
(3)固定脚或卡扣断裂大于3处。

4.4.9轮眉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擦伤变形大于表面积的30%;
(2)开裂长度大于3cm,或卡扣断裂大于3个。
4.4.10塑料材质仪表台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表面擦伤面积直径大于5cm,或整体受损大于3处;
(2)开裂长度大于5cm;
(3)仪表台表面明显拱起,造成出风口、液晶面板挤压移位、变形;
(4)局部变形面积直径大于10cm;
(5)气囊弹出损坏。
4.4.11表面皮革材质仪表台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表面擦伤直径大于8cm,或整体受损大于3处;
(2)仪表台表面明显拱起,造成出风口、液晶面板挤压移位、变形;
(3)局部变形直径大于10cm;
(4)气囊弹出损坏。

4.5机械加工件

4.5.1缸体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缸体承载部位壳体断脚;
(2)螺纹损伤超过原厂规定;
(2)非油道水道位置裂纹长度大于5cm;
(3)非油道水道位置穿孔直径大于3cm;
(4)本体缸孔拉缸,且无缸套供应。
(5)主轴承孔圆度、同轴度,气缸体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超过原厂规定。

4.5.2气缸盖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螺纹损伤、燃烧室容积超过原厂规定;
(2)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超过原厂规定;
(3)非油道水道位置裂纹长度大于5cm;
(4)非油道水道位置穿孔直径大于3cm;
(5)凸轮轴孔拉伤。

4.5.3曲轴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轴颈圆度、圆柱度、弯曲度超过原厂规定;
(2)轴颈损伤,且无相应轴承供应。

4.5.4连杆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缺损、裂纹,或有明显弯曲、扭曲变形;
(2)连杆大头承孔圆度超过原厂规定。

4.5.5活塞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缺损、裂纹、拉伤、烧蚀;
(2)与缸孔配合间隙超过原厂规定。

4.5.6钢质油底壳

破裂,或凹陷变形深度大于2cm,可以更换;

4.5.6铝质油底壳

破裂,或凹陷变形深度大于1cm,可以更换。

4.5.7进气歧管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固定脚断裂大于2处;
(2)功能部位缺失,或非功能性部位缺失长度大于2cm;
(3)开裂长度大于3cm;
(4)管道穿孔破洞;
(5)管口平面变形,或进气歧管整体扭曲;
(6)进气歧管与真空软管连接处断裂。

4.5.8三元催化器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接口变形,影响与排气管连接密封性;
(2)内部蜂窝状物质受损。
4.5.9排气管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凹陷变形深度大于2cm;
(2)凹陷变形区域直径大于1.5cm;
(3)排气管整体变形移位大于10cm;或有折曲变形;
(4)三元催化器及排气歧管受损变形深度大于1cm。

4.5.10消声器

(1)消声器包端盖变形区域直径大于10cm,且深度大于2cm;
(2)消声器包表面凹陷区域直径大于5cm;
(3)消声器连接管凹陷区域直径大于1.5cm。

4.5.11空调压缩机

除电磁阀、皮带轮可单独更换外,其他部件损坏或变形,可以更换总成。

4.6.12电子扇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电子扇罩扭曲变形;
(2)电子扇罩破裂大于10cm;
(3)电机固定支架断裂大于2处;
(4)电子风扇电机损坏;
(5)电子扇叶断裂缺失。
(2)泵体损坏。

4.5.13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固定脚断裂,或缺失大于2个;
(2)固定脚断裂造成穿孔;
(3)左右边盖变形夹角大于60°;
(4)边盖与散热管连接处变形;
(5)散热器管破裂大于2根;
(6)边盖变形或破损。

4.5.14散热器框架

塑料及复合材料散热器框架非卡扣处开裂长度大于20cm,可以更换。

4.5.10变速器壳体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壳体断裂;
(2)承载部位壳体断脚;
(3)螺纹损伤超过原厂规定;
(2)缺损面积直径大于1cm;
(3)裂纹长度大于5cm;
(4)穿孔直径大于3cm。

4.5.15后桥(乘用车非驱动桥)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更换:
(1)撞击出现破裂,或明显弯曲、扭曲变形;
(2)局部爆漆,且对角线测量数据误差大于原厂规定。

4.5.16半轴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球笼保持架损坏,但不单独提供球笼;
(2)球笼受损无单件可换,且球笼价格比总成贵;
(3)球笼连接轴弯曲;
(4)整体式半轴弯曲、断裂、花键损伤。

4.6.17电子液压助力泵

泵插头受损、泵油壶受损、泵体受损无单独更换部件,可以更换总成。

4.6.18 ABS泵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ABS泵外壳损坏,或控制单元主板损坏,或插头处破损。

4.5.19转向节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断裂,或有明显变形;
(2)外观无明显变形,但定位后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超过原厂规定。

4.5.20下摆臂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钢质焊接件出现撕裂,或明显变形;
(2)铝质件出现撕裂,或明显变形。

4.5.21减震器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有明显变形,或用辅助工具测量变形;
(2)漏油,伸缩无明显压力;
(3)破裂或缺失。

4.5.22钢质轮圈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横向摆动量和径向跳动量:外侧大于3cm,内侧大于5cm;
(2)缺失大于5cm。

4.5.23特殊材料轮圈

对于拉丝轮毂、仿电镀轮毂、电镀轮毂、精抛光轮毂,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径向调动量大于钢圈直径的5%;
(2)缺失大于5cm;
(3)铝合金材质划伤面积大于钢圈端面面积的50%;
(4)拉丝材质划伤面积大于钢圈端面面积的20%,且表面涂层被破坏。

4.6电器件

4.6.1线束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整条线束插头损坏大于6个;
(2)电脑类插头损坏大于2个;
(3)灯具类插头大于5个;
(4)信号类插头大于3个;
(5)光导纤维折断;
(6)主线束完全断路;
(7)分线束断路缺失大于2束;
(8)分线束断路大于4束,但不缺失;
(9)断路大于10根线,但不缺失;
(10)挤压裸露大于15根线;
(11)断路缺失大于5根线。

4.6.2灯具

对于大灯、尾灯、雾灯、机盖灯、叶子板灯、室内灯及相关类配件,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灯具表面擦伤大于表面积的50%;
(2)固定脚断裂大于2个;
(3)灯外面罩、灯内部壳体、灯后壳体破碎;后壳破裂无缺失,破裂长度大于5cm。

4.6.3仪表

(1)组合仪表显示屏显示故障、指示表故障、仪表面罩开裂等;
(2)液晶屏整体严重受损、多个部件损失;
(3)电机整体严重受损、多个部件损失;
(4)仪表面罩整体严重受损、多个部件损失。

4.6.4导航、CD机、音响、多媒体系统

导航、CD机、收音机、多媒体系统等的按键受损、屏幕损坏、电路板烧蚀、机芯受损等,可以更换。

4.6.5电脑版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壳体变形、凹陷、撕裂及插头缺失、断裂,壳体严重扭曲、凹陷深度大于罩盖高度的50%;
(2)内部芯片损坏大于3个,或电路板损坏;
(3)水淹后整体氧化霉变面积大于20%。

4.6.6安全气囊组

4.6.6.1气囊前传感器

对应气囊炸开,或维修手册规定需更换,可以更换。

4.6.6.2气囊电脑

不可以重复使用的气囊电脑,可以更换。

4.6.6.3气囊螺旋电缆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气囊卷簧烧融;
(2)限位功能损坏。

4.6.7发电机

外壳损坏大于3处,调节器、皮带轮、后盖(塑料)无单独提供,可以更换总成。

4.7其他件

4.7.1倒车镜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塑料倒车镜外壳破裂,或麻面损伤长度大于2cm;
(2)镀铬倒车镜外壳破裂,或出现抛光无法恢复的刮伤。
(3)玻璃镜片破裂,无单件更换。

4.7.2座椅

出现下列损伤之一,可以更换:
(1)划伤、磨损大于表面积的20%;
(2)靠背扭曲大于30°;
(3)座椅轨道严重变形,造成移动受阻。


{dede:include filename="kef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