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报告公开披露规范研究
【摘 要】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为财务报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参考的评估业务,目前对这类报告公开披露缺乏统一要求。本文选取了 2010 年 -2019 年公开并单独披露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以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明确对应的商誉减值测试、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两类 618 份报告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其报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报告类型、价值概念、信息含量等角度对规范披露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资产评估 财务报告 商誉 投资性房地产
一、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特点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专业人员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资产评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披露的有关要求,根据委托对评估基准日以财务报告为目的所涉及的各类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或者特定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由于评估结论是为企业财务报告服务,评估师执业过程中,需要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
目前实务操作中,各类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都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具体业务则需要参考不同准则,例如:为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及期末公允价值提供参考,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可以简化理解为评估师提供会计、审计所需要的公允价值,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仍然遵守资产评估准则规定的评估程序、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方法等。但是报告最终用途是为财务报告服务,因此与一般的单项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有所不同。例如:在商誉减值业务中,评估对象多为会计准则要求的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而非企业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标的公司。
上交所和深交所对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评估披露有明确要求,但对其他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则没有严格的披露要求。本文收集了万得、同花顺、巨潮资讯等公开披露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对其评估要素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
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报告披露现状
本文选取了 2010 年 -2019 年公开并单独披露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 618 份,其中 12 份报告为不同评估基准日的合并报告,对此做了拆分,最后获得有效报告样本 652份。按照评估目的区分,商誉减值测试报告 281 份,其他资产减值测试 215 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参考 121 份,这三类占总样本 94.78%。因此,本文分析以这三类报告为主展开。
在对三类 618 份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的报告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很多报告对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等关键评估要素的描述差异较大,有的按评估报告规范格式命名,有的按咨询报告描述性概括,还有的缺失对重要评估要素的界定。因此,根据不同报告的文本内容,对全部报告重要的评估要素重新进行类别归并,完成了本文的统计分析。
(一)评估对象分布
本文分析的三类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中,商誉减值测试评估对象为股东全部权益、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的评估对象为投资性房地产。而其他可辨识资产减值报告的评估对象涉及类别和组合较多,根据样本手工整理后,统计如下。

其中占比较高的是股东全部权益、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原报告并未明确是否是为商誉减值测试服务,因此归入一般的减值测试类别。后文将以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明确对应的商誉减值测试、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两类报告进行分析。
(二)价值类型选择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中,对于减值业务,规定区分可回收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联系和区别。指南使用了会计概念,因此,各类可辨识资产减值、商誉减值报告中,多数使用了会计的概念来界定价值类型。例如:商誉减值测试中,可回收价值的比例占到 59.14%。但是,在部分报告中,价值类型仍然采用评估价值类型的分类,在商誉减值报告中,市场价值占22.22%,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占15.77%;其他可辨识资产的减值报告中,市场价值占45.54%。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参考的报告中,报告题目使用会计“公允价值”概念,但在报告内容中,81.82%使用公允价值,其余的仍然使用评估市场价值。

对表2三类评估目的下,不同评估对象的价值类型分类统计,剔除掉评估对象和价值类型计数少于10的数据后,结果如表3所示。商誉减值类报告中,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中比例最高的是市场价值,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占比最高的是可收回金额;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中比例最高的是公允价值。各种可辨识资产减值类报告,评估对象多样,对应的价值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表中没有列示。

对于价值类型的描述,在三类常见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中,不同机构出具的报告,并没有统一标准。有的直接使用了会计准则要求的价值概念,有的则沿用资产评估中的价值类型概念。总体上,从样本统计结果看,由于是为财务报告中的会计计量服务,多数报告使用了会计中的概念。
(三)评估方法选择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方法》中定义的常用评估方法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可辨识资产的减值测试中,评估对象包括固定资产、设备、无形资产等等,用到的多种方法组合,比较分散。商誉减值测试的两种评估对象中,对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主要使用收益法,成本法次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中,仍以市场法和收益法为主。
对报告结论最终取值方法进行统计,剔除信息不完整、报告中未说明最终取值方法的案例,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在三中评估对象中的分布见表 4。最终取值方法中,收益法比例最高。

商誉减值、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两类评估报告中,主要使用收益法,其次是成本法,但在报告最终取值方法中,收益法占比最高。

(四)增值率分析
对三类报告中,列示了评估增值率或可计算评估增值率的样本进行筛选,获得样本 329个,剔除统计数量低于 5 的样本,最终获得的增值率均值结果如表 5 所示。

股东全部权益、无形资产、与商誉有关的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房地产等评估对象,增值率为正,其中土地使用权增值率最高;在资产减值报告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设备类则都发生了减值。由于公开获取样本的限制,上述增值率均值结果未进行更进一步的检验,但与目前评估实务中,不同评估对象增值率分布情况,大体一致,结论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报告规范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格式的规范性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在报告格式上主要分为两类:
资产评估报告:严格按照《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报告》要求,包括标题及文号、目录、声明、摘要、正文、附件。例如: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某公司以公允价值计价所涉及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评估报告、以财务报告为目的涉及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咨询报告则格式多样,不一定按照评估执业准则要求完整列示各个评估要素,可能是描述性说明。例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所涉及某公司资产组组合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咨询报告、商誉减值测试所涉及的某公司资产组价值评估项目评估咨询报告、拟进行减值测试涉及的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咨询报告。
对咨询类报告,由于其格式的多样性,提取评估要素时,需要按照内容整理。有的报告会出现评估要素的缺失,例如没有资产原账面值,无法测算增值率。另外,个别报告披露的评估增值率和根据报告结论测算的增值率不一致,应属于计算错误。
(二)价值类型表述不规范
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对价值的定义不同。在梳理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过程中发现,评估机构对价值类型的表述,有的采用会计概念,有的采用评估概念。根据《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第十八条,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应当根据会计准则或者相关会计核算与披露的具体要求、评估对象等相关条件明确价值类型。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
实际公开收集的报告中,以商誉减值测试报告为例,部分报告题目中直接使用了会计计量属性,例如:以财务报告为目的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某公司资产组可收回金额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以财务报告为目的拟进行减值测试涉及的某公司资产公允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拟对合并某公司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涉及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部分报告题目只是说明评估目的,但报告内价值类型定义,既有用会计计量属性的,也有用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定义的,例如:以财务报告为目的所涉及的减值测试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以编制财务报告为目的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涉及的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
因此,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中,涉及价值属性选择时并无统一规范,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判断。本文样本中,多数使用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甚至直接将其写在报告题目中,有的则严格遵守评估准则的定义,选择市场价值。
(三)信息含量差异大公开收集的报告,信息含量差异巨大。以报告篇幅为例:最长一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报告共 475 页,其中报告正文 42 页,其余为附件扫描件;短的仅 10 页左右。资产减值类报告中,篇幅长的超过 200 页,绝大多数在 100 页以内。篇幅特别长的报告,多数是将各类资产扫描件全部附在报告后披露。总体上,70%-80%的报告在 20-60 页之间。按照信息含量,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要素不全,简单披露。这类报告多见于所收集样本的早期或咨询报告,并非按照资产评估报告格式全部要素披露。有的是合并在一两个段落中陈述,有的是简要列示,要素不全。还有部分资产减值类报告,将多类资产列示在一起,仅提供资产大类结论,对涉及无形资产、设备、固定资产的评估明细情况,则缺乏说明。(2)要素齐全,规范披露。这类报告多按照资产评估报告格式,对评估对象、方法、价值类型等做了披露。对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有简要说明。但对于模型中的关键参数选取等,可能缺乏较充分的披露。(3)要素齐全,详细披露。按照资产评估报告格式,要素齐全,详细披露了模型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主要的资产权属附件也完整。 四、对规范披露的建议在会计准则不断修订背景下,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计量需求越来越多,无论是报告编制者、使用者还是监管方,对公允价值的“公允”性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评估师为会计、审计提供公允价值参考的专业服务。目前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报告披露规定不多,各审计机构和评估机构按照多年的执业习惯进行披露,导致不同机构报告之间的格式、信息含量有较大差异。对这类业务报告的规范披露,任重而道远。(1)报告类型的规范。目前主要分为评估报告和咨询报告两类。出具评估报告,对评估机构承担的责任、执行的程序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考虑业务类型、收费情况等条件影响,部分评估机构选择出具咨询报告。目前,对于商誉减值这类市场和监管关注程度高、影响较大的业务类型,行业内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从趋势上,咨询报告所占的比例在降低。从披露规范程度上,出具要素齐全的评估报告,是更加专业的选择。(2)价值类型中会计与评估概念的关系的描述。资产评估报告中的要素应该按照资产评估准则的规范列示。但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中,报告结论是为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服务,需要遵守会计准则,因此在评估报告中出现了两种概念的混用:有的按照评估指南,直接用会计计量属性;有的则仍然使用评估概念,但在评估目的或评估对象描述中使用会计计量属性作为说明;有的则完全使用评估概念,不涉及会计计量属性。按照评估指南的理解,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中,若出具评估报告,仍然应该使用评估价值类型概念,但对于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应该做适当的说明。(3)报告信息含量有待提高。对 2018 年之后监管方重点关注的商誉减值业务评估报告,披露的信息含量逐步提升,对于使用收益法的盈利预测、关键参数等有较为充分的说明;对格式内容相对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参考类的报告,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但是,对于其他各类资产减值的报告,以及较少公开披露的合并对价分摊报告,其披露格式规范性和信息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4)机构合作关系影响重大。本文分析的样中,审计机构在当年行业排名为前十的业务数量占53.56%,其中排名为前五的业务数量占39.48%;评估机构在当年行业排名为前十的业务数量占39.97%,其中排名为前五的业务数量占28.96%。
山东泰诚价格评估有限公司经山东省工商局批准,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注册登记成立,公司注册资本金300万元,经潍坊市发改委物价局备案认可,在中国价格协会价格评估登记中心登记设立的综合涉诉讼类价格评估机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备案机构,潍坊中级人民法院备案机构,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平台专业机构,人民法院对外委托鉴定平台专业机构。
公司网站为(www.sdtcpg.com),公司邮箱为(sdtcjgpg@163.com),公司建立后在各地公安局交警队、法院、律师事务所、物流公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人脉资源。公司与潍坊泰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所(www.sdtaic.cn)同属山东泰诚司法鉴定中心。潍坊泰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所是经山东省司法厅批准成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 公司成立后业务发展迅速, 目前在潍坊、高密、 昌乐、昌邑、临沂、 菏泽、德州、滨州、青岛胶州、青岛平度、烟台莱州、烟台龙口、滨州、滨州无棣等设立业务机构,并成为潍坊仲裁委员会、东营仲裁委员会、滨州仲裁委员会的鉴定会员单位。
关键词:潍坊价格评估 山东价格评估